用智慧,讓人生少走些彎路!

NotesLife Wisdom9 mins

在閱讀完軟實力之後,荒廢了一陣子的閱讀,把時間都花在馬拉松訓練和刷題上,預期的心得紀錄也因此拖延了一陣子,這和書裡所提到的一點一樣,果然自己才是我們達成目標路上唯一的障礙,也是最大的敵人,如果足夠成熟自律,或許當初想要培養閱讀習慣和表達的筆記會早幾個禮拜寫出來,不過可以為自己解釋的地方是,至少它不是要被完成的項目,而是在拖延了許久後,付諸了行動,被完成的項目:)

如果你或妳跟我一樣有拖延症,或許可以透過讀完這本書,得到一些啟示跟改善,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對於現階段的自己的生活智慧,提供一個概念性的闡述,並且透過反思,來幫助我們做一個很好的自我評量,讀完之後會覺得,是!我們確實有一些成功人士的好習慣或行動,但是我們就差在那個思維的轉換!

元智慧,相較於軟實力著重在如何培養實力,元智慧更著重於告訴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善用這些知識,畢竟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知識,而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駕馭知識,但是當我們學會應用,它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巨大的成功,尤其在這個網路發達,知識傳遞迅速的時代!

在這本書中,把知識比喻成術,智慧比作為道,而道又可以駕馭術。如果不能好好的應用,過多的知識對人來講,其實只是一種負擔,知識越多,負擔越重,只會把畫地自限,也難怪莊子會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的感歎了。

具體的方法有什麼呢?

大致可以分為六大類:

  • 以成年人的姿態面對社會
  • 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人
  • 系統性的自我提升
  • 破局而出
  • 相信個人的力量
  • 保全自我是ㄧ切的基礎

其中看完覺得比較有感的事情是保全自我以成年人的姿態面對社會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人這三個部分,尤其是工作也邁向第七個年頭,為了工作和生活,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做一些選擇和犧牲,然後犧牲了自己,漸漸的覺得人生好像只有工作,少了些生活和自我認同,因為我們會屈就現實,默默的選擇低頭或放棄自己

> Self-preservation is the basic law behind everything

如果保全自己是 1 ,其他事情都是 1 後面的 0,沒有了前面的 1,有再多的 0 也沒有意義,也因此保全自己比其他任何努力、爭取任何機會都重要,保全自己,應該要盡量免於受到他人攻擊或成為別人的攻擊目標,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不要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

我想只要工作一陣子都會很有感觸,因為有時候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人說長道短,但具體而言,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我們是不是涉入了別人的利益,或者在維持自己利益時產生其他的麻煩?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書上的分享的解方是只要我們確保在越艱難的情框下,能夠管好自己的情緒,並且審慎的運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來處理事情,誠實的說話,只要我們的理由正當,那麼維護自己的利益,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雖然凡事求個 ”圓“,但是我們實在不需要因為要顧全所有人的感受,而犧牲自己!也不必把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解釋和自我辯護上,反而我們需要更專注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是這邊的正當,指的是嚴格的道德邊界,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畫地自限,這邊的界線會因為每個人的工作領域不同而不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永遠不要為了便利放棄自己的隱私」,保護自己的隱私就是讓自己不要輕易的在人群中成為目標,否則很容易成為那些宵小眼中的肥羊; 尤其在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別人對於我們的評價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各種複雜的影響,如:我們因為一則新聞評論,一家小吃店的留言板瞬間湧入大量人潮或評議;還有一個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維持信息上的社交距離,可以避免很多風險,為什麼?一個具體的例子,當我們在 FB、IG 上看到一些分享時的心情,我們會透過照片中的人事物,去評價跟評斷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也因此我們可能會對於一些人產生先入為主的歧見,雖然說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沒有什麼不能讓人知道,這個說法雖然有理,但是我們得這樣想,旁觀者或不是那麼熟識的人,只能從少量的資訊上去判斷一個人,並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或許有些人會說,那我們可以針對別人對你的疑問提出解釋,但我們真的有義務需要向所有人解釋所有事情嗎?再者解釋本身是一件非常花時間跟心力的行為,如果把時間都花在解釋上,那其實我們也沒有什麼時間能把事情做好了!

> 從學校到工作,是從被照顧的孩子到成人的第一步
> 下班後做什麼,決定一個人未來的職涯發展和速度

不論是大學,還是研究所,在就學期間,我們都能夠按照一定的模式下獲得不錯的成果和成就,然後我們畢業了,踏入職場,儘管已經工作多年,我仍然對於第一份工作前輩給的震撼教育跟建議印象深刻,我永遠記得那時候詢問的第一個工作上問題,具體來說只是在釐清系統開發的規格,當時的問題如下:

OO前輩,我想請問這個 API 的設計是不是有點問題?我檢查了專案的規格書,這個 API 設計按照規格應該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我有點不確定後續是不是有什麼原因才改成這樣?我剛加入公司不到一個月,想說跟前輩您確認一下,是不是理解有誤。(註:OO前輩是當時的 Mentor)

OO前輩:我是你爸嗎?還是你的老師?這個設計有沒有問題,我還要教你怎麼看跟怎麼確認有沒有問題?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管過了幾年,對於當時收到的回應,我還是覺得荒謬,有了這一次的經驗之後,雖然挫折,內心也多少有些抱怨,也讓我意識到了,我確實不是小孩了,沒有人有義務要教我們或收拾爛攤子,我們必須讓自己看起來是個可以共事跟有價值的夥伴,而不是礙手礙腳的存在

在過了幾個月後,前輩的態度就不那麼直率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實質的討論,只是心中不免對於一開始收到的回饋有些疑慮,多年後的今天,似乎也懂了些什麼?前輩只是用他自己的方式,直接了當的告訴我,並且點出我的不足,那就是我對於文件的內容有錯誤的認知,需要釐清,只是表達的方式出了一點點問題,換作今天可能還會被說是職場霸凌!儘管簡單有效,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現在的我,凡事總會想得更多、更縝密,確保自己問的不是傻問題,或許就是當時產生化學效應吧!

什麼樣的方式才是以成年人的姿態面對社會呢?

具體而言,我們不能只是學習某個人,而是要做對的事,前面的例子便是如此,前輩用他的方式教我,雖然我確實學到了,但是表達的方式就不是我該學的,否則未來,我們只是會成為下一個令人不悅的前輩!成年人的行事智慧摘錄如下:

  •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詞和行動
  • 註意你的言詞和行動,因為它能主導行為
  •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改變習慣
  •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我們的性格
  •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我們的命運

換言之,成功不存在著捷徑,我們不能成為自相矛盾的人,這和鋼之鍊金術士中的等價交換相同,要獲得多少的果,就要付出相對應的努力,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及,做錯事造成損失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害怕而不去面對,因為過度在意當下的表現,會成為我們未來面對挑戰的阻礙,也不要刻意讓所有人知道你的成就,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希望你成功;自己是正確的,自己知道就好,不需要他人認可,保持低調,並且關注重點,避免節外生枝,具體而言,不是自己範疇內的事情,要衡量清楚做或不做,不要來一件事情就答應一件事情,學會適時地拒絕

再來就是所有書都會提到的放棄窮人思維,人一但開始工作,就要把自己的格局做大; 如果格局太小,個人發展的空間就會有限,另外就是不要給自己創造不必要的選擇,也不要操不該操的心,今天盡可能不去為明天的事情操心,除非明天的事情和今天有關,這樣就能活得輕鬆許多;當然,不要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操心,因為那樣不僅對自己沒有幫助,甚至還會有害於人,在別人身上過度操心,就無法在自己身上操心,一個人的快速進步,從懂得為什麼事情操心,什麼事不該操心開始,如此一來你才能對自己的時間有效運用跟掌握自己的人生,對自己負責

最後想要分享的是在如何把自己當成世界主人中提到的幾個論點,為什麼 KPI 重要?其實 KPI 就像學生時期的考試,它可以告訴我們自己是否已經掌握某項知識,如果沒有掌握,欠缺的又在哪裡?所以當我們在大公司時,通常都會透過一段時間內取得證照或規律的 1 : 1 來幫助管理者確保我們朝在正確的目標前進,如果沒有這類的指標,我想一定會有不少人在混日子,畢竟有誰會不喜歡輕鬆度日呢?

然而,人生是一次沒有監考的考試,在我們離開校園,每個人都要經歷很多沒有監考的考試,因此必須習慣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能夠成長跟不投機,人的一生要靠自己一點點的努力、試錯跟糾正,然後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另外,在學校的成功,不等於人生也會成功,只是給我們提供比別人相對好的開始跟入場卷,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才能獲得更多的經驗和閱歷,現在當下的順利和優勢,在未來可能都是失敗的原因,因為太過安逸,最後溫水煮青蛙,這也是工作久之後,大部分的人離不開當下環境的原因之一,所以每年的年度回顧,為下一個年度制定自己的目標就顯得格外重要!

關於選擇,選擇本身是有成本的,然而如果精挑細選所帶來的收益,還遠比不上它的成本,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在做決定,不如把時間花在做事情上面;做決定時,我們也常會只用自己的角度去做總結,也就是說僅用有限的經驗來歸納出不符合實情的選擇,尤其是在工作久了之後,對於自己工作上取得大量成功之後,往往我們會變得自負,我們總是會相信自己的成功是可以不斷被複製,然而這些過往的成功,可能會因為一點環境的改變而變得無用,所以確保自己與時俱進,廣納批評跟建議,才能夠避免自己犯錯

文章的最後,我覺得人生就像書上說的,離開舒適圈的責任可能讓人感覺沈重,但如果我們不能接受這份沈重,那麼人就無法真正的往前,我們只有透過自律,不斷的提升自己,讓自己處於一個好的環境,對於那些不好的習慣或缺點,我們要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出原因及可替代的方法,把改變放在行動,而不是完成 ,養成習慣不怕慢,就怕停下腳步,甚至是走回頭路,讓我們透過閱讀及善用自己的智慧,來指引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共勉之。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