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能力,那些學校沒有教的事!?

NotesSoft Skills12 mins

能力是我們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可以分為硬能力和軟能力,然而並非所有的能力學校都會教,需要透過一次一次的實際體驗和挫折,我們才知道事情原來可以這樣做,如果當初就有人教我們這些就好了。由得到圖書出版的 ”軟能力“ 和 “元智慧”,作者是吳軍老師,從得到 app 的硅谷來信單元,讓我印象深刻,默默的也成為了信徒之一,在態度這像是家書的隨筆摘錄,讓我有了一些生活啟示,其實有些事情轉個彎,換個想法,一切截然不同。

這本”軟能力“ ,讓我可以有系統的審視自己目前為人處事,所缺少的能力,哪些是已具備而不足,或是缺乏的部分,大致上可以分為六大類:交往力、洞察力、分辨力、職場力、行動力、品格,本篇文章會節錄讀完這本書後,我自己覺得需要注意的部分,書中有很多生活案例,但因為每個人感受不同,如果你覺得這些摘錄激起你的好奇心,那麼強烈建議花一點時間來翻閱一下這本書!相信會很有幫助。

至於元智慧,後續會再寫另外一篇文章來分享!

交往力 Sociality


與時俱進的交友原則
在快速變動跟資訊爆炸的現在,要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用新的思路來看待身邊的人,不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要站在未來的立場上,選擇適當的人交往,如果只從親戚、熟人跟同學關係來想,有些關係是需要而非必要,尤其與身邊的人相處得越久,遇到各種事情,我們都會覺得只有身邊的人才靠得住,久而久之我們便限制了自己的思考,儘管一樣能夠解決問題,但因為思考點的不同,效率也有了不同。那麼關鍵是什麼? - 無論是什麼樣的朋友,他們都應該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彼此都能從這段關係中有所收穫 - 主動學習、勤於思考的朋友,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只有這些懂得思考看到事情全貌的人,才能提升我們的層次,為什麼?因為懂得思考,往往是都經過高質量的閱讀和整理,建立了一些認知或知識體系,才會提出評論,而不是為評論而評論,為說而說。
吸引人的談吐
試著將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書上看來的內容、從朋友聽來的事情,經過自己腦袋整理後,都可以變成一段吸引的人故事,因為我們見識了世界,了解了各種不同知識,並且將那些複雜的訊息,濃縮為一段小故事或一個體驗去分享,那便十分生動有趣。到這裡我們可以開始思考,周遭那些受歡迎的朋友們,是不是都具備了這一類的特質呢?

洞察力 Insight

自身能力不行,卻覺得換一條道路就有機會的的人。其實,不會游泳的人,換一個游泳池,照樣游不起來!

如果一個人具有以下三種特質,就需要特別注意:

  • 精明而不聰明

有這種特質的人通常依靠本能認知或者既有的認知指導行動,非常懂得趨利避害,是那種典型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可能常常笑臉迎人,看似友好,卻沒有什麼是非觀,不在意道德約束,任何蠅頭小利都不會輕易放過。你很難和這類人講行為的體面、合作與共贏,因為他們看似精明,其實愚蠢。

  • 好為人師

好為人師的人在工作中可能曾經小有成績,有一些不完整的經驗,卻把這些成績和經驗看得太重,因此自以為是,遇到問題容易先入為主。這類人在談論到自己有一點經驗的話題的時候,會表現的好像無所不知,以教導別人為樂,在心態上會有一種優越感,但到了實際工作中,就會發現他們往往不太靠譜,言過其實。

  • 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固執己見,對於新事物或外部環境抱有敵意。這類型的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單一,主要是朋友圈和社交媒體。簡單來說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出不來,一但習慣了這樣的環境,他們就會固化自己的觀點,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很快的下結論,但這種結論都是現成的結論沒有經過思考。對於和自己認知不同的內容和觀點會豪不客氣的反駁或批評。
Do 認真的看待 “愚蠢” ,只有面對現實才有更好的發展!
Don’t  Knowing the truth, seeing the truth, but still believing lies

分辨力 Distinction

真正的道理都是可以直白的說清楚,不需要拐彎抹角也不需要故弄玄虛,從真實的情境裡去想,很多事情就很好判斷了!

對 “巧合” 保持警惕,這點我想是最重要的一點,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怎麼收穫便怎麼栽,書上也提到了這一點,生活經驗通常會告訴我們,面對所謂的 “超級好運氣”,最好的做法就是當作他沒有發生過,把這些東西視為額外的收穫,不要去在乎他,就不會有失去。我們只要關注自己應該獲得的就好,但是如果一直都 ”超級倒楣“,我們要反過來思考,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原因導致這些事情發生,我們需要找到這個原因,這樣才能避免在未來這些 “倒楣” 事情再次發生。

對 “意見一致” 保持警惕,雖然偏見會帶來爭執,但是如果一個討論或一件事情沒有人有意見,即便是在資訊爆炸的今天,要沒有意見,通常背後一定隱藏了更大的問題,即 「完美,即不完美」。

對 “過去即未來” 保持警惕,雖然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對於未來有很大的參考性,但我們不能因為過去的偏見和精力,就影響我們的直覺和判斷能力,判斷的標準需要不停的校正,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讓我們在情感、理性與思維中的游走,取得平衡!

職場力 Professionalism

這邊的職場力指的不是工作能力,因為工作能力可以慢慢培養,但是對於工作的態度就不容易了

比 “敬業” 更重要的是什麼?

是 “夢想”,這個字,也許我們每天都會聽很多人說,但是夢想不是口頭上的,雖然說被人嘲笑的夢想才叫做夢想,但是如果我們可以透過深度的工作跟行動,那麼夢想便不是口頭上的了,這點我和作者有相同的體悟,如果沒有滿足以下三個基本要求,夢想都是空談:

  • 為夢想付出過長期的努力
  • 不是拿別人的資源成就自己的夢想
  • 為夢想放棄過其他機會

“孫悟空的緊箍咒”,更多的是來自外在的約束和自我的規範,書中提到了論點非常有趣,從小到大我們不管是電視劇、漫畫、動漫或者書本,看過了不少次西遊記,然而,我們從來沒有去細數過,唐三藏到底念了幾次緊箍咒,在取經的漫漫長路上,一共 7 次,分別為孫悟空想要打唐三藏,念了第一次 ; 第二次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三藏一口氣念了三次,這一次甚至導致師徒關係破裂 ; 第三次是唐三藏為了讓孫悟空救烏鴉國的國王,又念了一次!截至為此念了 5 次,如果按照書本的記載才進行不到西遊記的三分之一內容,後面還有三分之二呢。最後兩次分別是在發生在什麼場景呢?一次是為了分辨假悟空與真悟空的時候念的,最後一次則是一開始為孫悟空戴上緊箍咒時,測試時念的!

這個舉例,讓我印象深刻,像是孫悟空這種神通廣大的人,加入一個隊伍後,為了適應團體的生活,從一開始受到各種限制,到處碰壁跟受到處罰,到後來與各種神仙交流跟合作,完成取經任務,對於我們來說孫悟空的 “緊箍咒” 就是我們的法律和秩序,是團隊合作法則,是宇宙中運行的秩序,他是個人以外的約束力量。

一開始,我們肯定也都和孫悟空一樣,覺得不自由。但是,最後能夠在各個專業領域走得遠的人,都是能夠理解和接受 “緊箍”的人,這種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認可,如果一昧的排斥這種限制,實際上也是讓自己被一個組織拒絕,那我們也失去了融入組織、借用團隊資源跟力量的可能。

接著談到 ”高情商就是能言善道?“,Goleman 和 Bradberry 衡量情商可以分為七個維度,分別是:自知、對情緒的自我控制、同理心、適應能力、不沉溺於過去、善於表達和專注。這七項裡頭,我覺得 “專注” 是比較特別的,從平常的工作夥伴中觀察,那些情商高的人,好像都懂的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關鍵的事情上,不會輕易分心,這一點再會議的進行中,可以發現!也因為他們專注,所以一天可高效的完成很多工作跟取得更多成就,儘管你們可能年齡相仿!

關於 “抗壓能力”,這一點我想是目前在職場上最容易能被看出來的態度,從一次一次的挫折和未知的挑戰,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成長和成熟,當一個人能夠承受壓力,已主動的態度面對問題,並且能夠透過無數次有效的溝通將被動的局面扭轉,那麼他就到了下一個高度。最後,那些壓力就反而會轉變為行動力!你的職場生活,一定有一類人喜歡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工作,承受壓力不僅能提高效率,亦可以讓我們在機會來臨時,有機會去挑戰,而不是心生畏懼!

行動力 Execution

一個目標能被達成,最終靠的是行動,而不是計畫,也不是天賦或能力。然而很多人認為行動力強就是多做事,延長工作時間。包括我自己也認為,所謂行動,就是儘快的完成被交付任務,但這其實就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今天,我們在工作上被交付的任務其實是多到數不清的,更別說做了,如果冷靜的分析一下,其實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做的,甚至有些事情連看都不要看,以免分心,影響我們本來應該要做好的事情。因此,懂得該關注什麼,需要對什麼視而不見,才是提高行動力的關鍵!

“從沙子裡挑出黃金,是挑出黃金,還是過濾沙子再挑出黃金”

兩個方法,本質上都是要達成同一個目標挑出黃金,在生活中,採用第二種作法的人比較多,因為我們都會害怕錯過每一次機會,就像是每一粒沙中都可能有黃金。然而,做大事的人都會採用第一種作法,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人的一生中會碰到許多人,但是我們不需要認識所有人,我們只需要認識那些可以幫助我們成長跟提昇的人就足以,這就像是挑黃金,我們只要挑出明確大顆的就可以,不需要花時間去做無謂的過濾,因為我們不是要花時間去追求找到最多的黃金,而是要追求在單位時間內找出來最多的黃金,那麼效益才是最大!至此,我們可以開始思考,那些我們曾經想過的萬一、假如、要是怎麼樣的預期假設,是不是讓我們延遲了開始行動的時間跟減緩了行動的意願呢?

行動力的第一要素就是效率,那麼效率具體可以怎麼計算跟衡量?生命的效率大致可以想像成:

生命的效率 = (一輩子能做完的事情的數量 x 事情的影響力 )/ 壽命

我們做一件事情必須要審視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做,也就是要考慮到事情的影響力和效果,即使今天有一件事情自己非常想做,但是具體沒什麼效益,我們就應該選擇先擱置。事情一但開始做,就要把事情做好,不能蜻蜓點水,也不能半途而廢,當我們可以處理一些小事之後,就要開始思考能產生中等影響力的事情,這個時候很多小事情就不要再做了!再往後我們就要想做一些大事,中等的事情也要少做!這樣我們才能透過每一次的行動逐步提升!該放棄就放棄,沒必要因為害怕失去,因為一個人如果害怕失去機會而嘗試了太多事情,那麼往往最後會一無所獲!

關於提高 “效率”,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要在做事情的時後左顧右盼,保持專注!將那些生命中不重要的事情盡可能的刪除,生命效率就高了。具體有哪些事情呢?比如:

  • 購物
  • 外食
  • 八卦
  • 社交軟體
  • 新聞資訊
  • 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一點可以說是感同身受,尤其在中華文化,我們時常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雖然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反饋很好,畢竟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都很客觀的看待自己,但是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沒必要了。因為這不僅會讓自己做事的時候綁手綁腳,還會分散的注意力,甚至連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好,因為你會先從別人的想法出發開始,而不是你想要解決的問題開始!

  • 過度思考和總是想一步到位

這一點也是目前我覺得普遍人包含我自己都有的問題,一件事情三思而後行,雖然是好的,但是想得太多就不好了,甚至會鑽牛角尖,導致事情的進度變慢。我們可以嘗試隔幾個月回頭去想想那些曾經過度思考的問題,你會發現,當初那些思考可能都是沒用的! 比如說:我想經營一個 Blog ,在還沒什麼流量的現在,我可能已經在擔心未來如果一次有幾十萬的流量湧入時,網站是否能夠負荷,效能會不會太差,然而其實這些事情未來可能會發生,但是現在還沒,我們不需要過度去預防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情,畢竟在發生前必定會有徵兆或訊息,讓我們知道要開始去處理這個問題!

  • 對明天擔心

“從小事情開始行動,養成習慣”,每天花4 個 15 分鐘去做 4 件小事情,一年後的自己會和現在完全不同!比如:每天花 15 分鐘練習英文,每天花 15 分鐘寫讀書心得,每天花 15 分鐘看幾頁書,每天花 15 分鐘做瑜珈。這些事情雖然各不相同,但是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積沙成塔,這一類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肯定很多,不論是哪一種,早一天開始,就早一天看到成果!

“適時的止損”,簡單來說是要做到減法、即時止損、準備好 B 計畫、減少碎片化時間,我們就會比周圍的人做事情更有效率,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實際上我們會都不會做到即時止損,而是延遲下一件事情,能做到即時止損停止那些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的事情,是時間管理的基本要求,避免 “再有 3 分鐘,馬上就做完了”,這種做法的結果往往都是一拖再拖,最後所有的事情都搞砸了。當然,是否要止損也是需要評估的,要把這種作法放在適當的事情上,如果一個人三天兩頭都在止損,就需要去反思自己為什麼把事情安排的那麼糟糕,同時要想辦法讓自己避免再次進入這種情況,也就是有 B 計畫,比如把事情提早做,如果超出了預期,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來做一些小事,比如前面提到看幾頁書,B 計畫讓我們永遠不會無所事事,原本打算做的事情,因為某些原因暫時做不了,就應該趕快按照 B 計畫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當預先準備 B 計畫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時,時間就不自覺得省下來了!

“如何快速掌握一門新知識?”,在資訊爆炸的現在,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技巧,書中分享了三個要點

  • 做好前期研究,並問自己
    • 你是否真的需要學這樣東西?
    • 你要怎麼學?
    • 學習這項技能的成本有多高?
  • 要是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及時請教老師,不要自己瞎琢磨
  • 把一項複雜的技能學習過程拆解成幾個相對簡單的步驟,不想一把抓,一次搞定所有事情,而是透過拆解,逐步吸收跟理性思考。

品格

身處在中華文化的我們,我想品格是我們從小到大,不論貧窮貴賤,最常被提醒的部分,它比能力更重要,也是我們一輩子做任何事情的基石,但是品格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與基因、出身、知識的多寡、機會都沒有關係,好的品格可以讓自己終身受益,也可以照亮和溫暖周遭的人!但是就像是作者說的人性是一根蜿蜒的曲木,人無完人,我們需要透過後天環境的改變跟調整,讓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志向要高遠,但是不能媚俗,否則就會不知不覺地隨波逐流!

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慾望,嚴以律己,不炫耀,關愛他人,寬容他人,對每一個幫助我們的人感恩,對大自然感恩,就是一個有修養,有品格的人!

最後,節錄一段書中引述巴菲特常說的話作結,共勉之。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不仿再去翻翻這本書,你會有更多意外的收穫! :)

> It’s nice to be important, but more important to be nice.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